草果图片(每周一药之草果)

每周一药之草果

【草果】

草果(学名:Amomum tsaoko Crevost et Lemarie)是姜科豆蔻属多年生草本植物,茎丛生,高可达3米,全株有辛香气,叶片长椭圆形或长圆形,顶端渐尖,基部渐狭,边沿干膜质,两面平滑无毛,叶舌全缘,顶端钝圆,穗状花序不分枝,每花序有花多达30朵;总花梗被茂密的鳞片,鳞片长圆形或长椭圆形,苞片披针形,顶端渐尖;小苞片管状,萼管约与小苞片等长,顶端具钝三齿;花冠赤色,裂片长圆形,唇瓣椭圆形,蒴果密生,熟时赤色,种子多角形,浓厚香味。4-6月吐花,9-12月后果。分布于中国云南、广西、贵州等省区,莳植或野生于疏林下,海拔1100-1800米。

草果可用作调味香料,全株可提取芬芳油。果实入药,具有燥湿健脾,除痰截疟的功效。主治脘腹胀满,反胃吐逆,食积疟疾等症。很多中成药离不开它的配方,如透骨搜风丸、益肾丸、开郁舒肝丸、宽胸利膈丸、洁白丸等。

【牛刀小试】

答案

点击下方空缺处取得答案

CADC

饮片辨识剖析:

A 砂仁本品呈椭圆形或卵圆形,具有不分明的三条棱。外表为棕褐色,密生刺状突起。顶端有花被残基,基部常带有果梗。种子结集成团,具有三条钝棱。种子团中有白色隔膜,将其分红三瓣。种子呈不端正多面体,外表呈棕赤色或暗褐色。油润,气芬芳浓厚,味辛凉、微苦。

B 草豆蔻本品呈圆球形,外表为灰褐色。种子团正中有黄白色的隔膜,将其分红三瓣,每瓣有种子数枚,粘结严密。种子团略平滑。质坚固,气香,味辛辣。

C 草果本品呈长椭圆形,具三钝棱。外表为灰棕色至红棕色,具纵沟及棱线,顶端有圆形突起的柱基,基部有果梗或果梗痕。果皮质坚固,易纵向扯破。剥去外皮,正中有黄棕色隔膜,将种子团分红3瓣 ,每瓣有种子多为8?11粒。种子呈圆锥状多面体,外表红棕色,外被灰白色膜质的假种皮,种脊为一条纵沟,尖端有凹状的种脐;质硬,胚乳灰白色。有特异香气,味辛、 微苦。

D 肉豆蔻本品呈卵圆形或椭圆形。外表灰棕色或灰黄色,偶尔外被由粉(石灰粉末)。全体有淡色纵行沟纹和不端正网状沟纹。种脐位于宽端,呈淡色圆形突起,合点呈暗凹陷。种脊呈纵沟状,毗连两头。质坚,断面显棕黄色相杂的大理孖斑纹,宽端可见干枯紧缩的胚, 富油性。气香浓厚,味辛。

药典之言

【性味与归经】辛,温。归脾、胃经。

【功效与主治】燥湿温中,截疟除痰。用于寒湿内阻,脘腹胀痛,痞满吐逆,疟疾寒热, 瘟疫发热。

各家之言

成效

《本草逢原》:其草果治病,取其辛热浮散,能入太阴、阳明,除寒燥湿,开郁化食,利膈上痰,解面食鱼肉诸毒。

《本草公理》:草果,辛温燥烈,善除寒湿而温燥中宫,故为脾胃寒湿主药。

《饮膳正要》:治亲信痛,止呕,补胃,下气。

《本经逢原》:除寒,燥湿,开郁,化食,利膈上痰,解面食、鱼、肉诸毒

《本草求原》:治水肿,滞下,功同草蔻。

《本草衍义补遗》草豆蔻,性温,解散滞气,消膈上痰。若明知身受寒邪,日食寒物,胃脘作疼,方可温散,用之如鼓应桴。

《本草公理》按岚瘴皆雾露阴湿之邪,最伤清阳之气,故辟瘴多用温燥芬芳,以胜阴霾湿浊之蕴崇。草果之治瘴疟,意亦犹是。草果善涤湿痰,振睥阳

配伍

《药鉴》:同缩砂能温中焦,佐常山能截疫疟。

《滇南本草》:治九种胃气疼痛,面寒背寒疼,痞块积滞疼痛。草果药(新瓦焙二两),木香(三钱)共为细末,每服一钱,热烧酒服。

《药性切用》性味辛烈,入胃而破气除痰,消食化积。炒熟取仁用。按∶草果、知母,一阴一阳,果治太阴独胜之寒,知母治阳明独胜之热。

《本草分经》草果辛热,破气除痰,消食化积,制太阴独胜之寒,佐常山截疟,煨熟用仁

《本草求真》同橘半用则能以除膈上痰。同楂曲用则能以解面湿鱼肉。

草果与草豆蔻

《本草求真》:草果与草豆蔻,诸书皆载气味相反,成效无别,服之皆能温胃逐寒。然此气味浮散,凡冒巅雾不正瘴疟,服之直入病所而皆好效。

忌讳

《本草蒙筌》:大耗元阳,老弱虚羸,切宜戒之。

《本草经疏》:凡疟不由于瘴气;心痛胃脘痛由于火而不由于寒;干冷瘀滞,暑气外侵而成滞下赤白、里急后重及泄泻暴注、口渴;干冷侵脾因作胀满或小水拦阻,咸属暑气温热,皆不妥用。

《本草求真》:忌铁。

《药鉴》:多数中病即已,不成多服,盖此剂大耗元气,而老弱虚羸之人,尤宜戒之。

《冯氏锦囊秘录》:若气不实,邪不甚者,不必用之。

简介泉源:百度百科

饮片辨识剖析泉源:中国药典2015年版

保举阅读

每周一药之仙茅

4-14 特稿

每周一药之丹参

4-17 特稿

每周一药之旋覆花

3-17 特稿

北京中医学药大学党委宣传部出品

编纂丨666小分队

排版丨白颖

今天的草果,你记取了吗?

© 版权声明
THE END
喜欢就支持一下吧
点赞0
分享